怎样煎中药效果最好。怎样煎中药效果最好,中药汤剂是临床最为常用的制剂类型,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掌握中药汤剂科学的煎煮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
常见问题
1.假沸
一些药物含皂苷等成分,如柴胡、款冬花、远志、沙参、牛膝、甘草、桔梗等,这些药低温时即可产生泡沫,让人误以为水已烧开,这是假沸现象。要注意,未煮沸的水不能使药物有效成分完全溶出,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煎煮时可通过搅拌避免假沸,等水开后再关小火。
2.煳锅
煳锅是指药锅底部的药液变成煳浆状态。有些药物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其易引起煳锅,比如一些胶质性、粉性大而易于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因易煳锅,应单独加温溶解,或直接加入煎好的药液中,趁热搅拌溶解。如加热过度熬焦了,整副药最好不要服用,其有可能变成“毒药”。
有许多方法可避免药液煎煳,具体如下:
全面清洁锅具: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污垢,预防煎煮时不洁物质粘附。
加盖:如采用文火煎药不加盖,会出现上面的药材胀燥、下面的煳锅。加盖后可避免这种情况。
煎法要正确:秫米、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等大都含有黏液质、树脂类等,如与其他药材同煎易煳化,需事先用布包捆扎包煎。另外,龟版胶等应烊化后冲服,饴糖则可直接冲服。针对不同药物性质,使用不同煎熬方法。在煎煮中,要适度搅拌,以免煳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服用篇
1.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决定。
病在上焦(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易吸收。所谓空腹服指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1小时服药。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可提高杀虫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药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如遇汗难出者,可缩短服药时间,以利发汗。
2.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有特殊治疗情况应按特殊服法。
服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淤,热则沸溢。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
热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汤),寒性病则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
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
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
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
3.剂量
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次~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每次服用150毫升为宜。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5,1岁~3岁用成人药量的1/4;4岁~7岁用成人药量的1/3;8岁~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用成人药量。
4.次数
汤剂一般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每日服3次~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次~3次,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
女人怎样容易怀孕?女人备孕的最佳时间。备过孕的人都知道想要怀孕不是一件简单的时间,从身体上还有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上都需要积极的配合才有可能受孕成功。那你知道怎么样才容易受孕呢?哪个时间段是最佳的受孕时间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容易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