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

时间: 11-28 来源: 啊哦网 作者: Anne
  • 手机浏览
    扫一扫 手机浏览
    推荐在WIFI环境下使用
  • 在橄榄山上俯瞰耶路撒冷,最显眼的建筑莫过于萨赫莱清真寺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顶”。在萨赫莱清真寺里面,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登天接受“天启”的地方,被亿万穆斯林奉为圣地。而在萨赫莱清真寺下方不远,一面长着零星蓬蒿的高墙下,犹太人虔诚地诵读着经文,扭动着身体,有些犹太人则不远万里,将自己的愿望与对神的问候写在纸条上,小心翼翼的塞进西墙的凹槽与缝隙中,这面承载着无数苦难与希冀的残垣,就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哭墙。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

    俯瞰耶路撒冷金顶

    撰文:韩冲 摄影:李翀、刘翔

    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山并不高,海拔不到800米,但是这座山所承载的城市,却在世界很多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就是圣城耶路撒冷。

    著名歌手郝云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现场即兴表演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圣墓大教堂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圣墓大教堂外墙上教徒刻下的痕迹

    在橄榄山上俯瞰耶路撒冷,最显眼的建筑莫过于萨赫莱清真寺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顶”。在萨赫莱清真寺里面,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登天接受“天启”的地方,被亿万穆斯林奉为圣地。而在萨赫莱清真寺下方不远,一面长着零星蓬蒿的高墙下,犹太人虔诚地诵读着经文,扭动着身体,有些犹太人则不远万里,将自己的愿望与对神的问候写在纸条上,小心翼翼的塞进西墙的凹槽与缝隙中,这面承载着无数苦难与希冀的残垣,就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哭墙。沿着哭墙的地下部分一路往北走,当在出口重见天日的时候,一座教堂赫然眼前,在这里,也就开始了基督教“苦路”的第一站,经常能看到虔诚的基督徒头戴荆棘冠,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重走耶稣当年的受难之路,跟着他们来到苦路的最后四站,就是著名的圣墓教堂了,相传耶稣在这里被钉上十字架,而后又是在这里复活。走进由阿拉伯人掌管钥匙的教堂门,在烛火摇曳,烟雾萦绕,或是庄严肃穆的圣歌声中,游客们半跪着抚摸耶稣洗尸板,可能指尖还残存着上面的香气,而一墙之隔,奥马尔清真寺的诵经声每天也准时响起……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大名鼎鼎的圆顶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三大宗教的圣石就在这里。而这里目前受约旦管辖。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阿克萨清真寺外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郝云在马萨达遗址

    这样的景象,恐怕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会出现的。共同尊崇亚伯拉罕为先知的三大宗教共享着一块圣地,在一座一平方公里大小的石头城里,相互依存。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老城区一瞥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郝云在马萨达遗址

    宽阔的雅法街上,正午的阳光滚烫灼热,映着圣城建筑特有的淡黄色,刺得人睁不开眼,保守正统的犹太教徒依然如每日一般,穿着黑色的长衣长裤,白色衬衫,即便那宽沿的帽子也材质厚重,想必无法带来一点清凉慰藉,教徒的妻子们则用头巾一丝不苟的将头发盘起,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她们独立倔强地推着大号的婴儿车,轻声斥责跟在她身后打闹的孩子们。每当有一辆造型摩登的轻轨列车从两侧老城般的建筑中悄无声息的穿过,看着他们如往常一样,透过车窗面色沉静的看着窗外,我都无法摆脱那种穿越感。坐在轻轨列车上继续穿行,路过新门,沿着老城的城墙根儿行到精美的大马士革门,上来了一些穿着黑袍的阿拉伯妇女,围着花头巾好奇地打量着你这个亚洲面孔;姑娘们时而笑作一团,而这时候谁都不会想起轻轨正在沿着当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的分割线行驶,把耶路撒冷曾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你两侧车窗的相似的风景有无法言说的意味,以前把耶路撒冷一分为二的“国界线”,变成了一条轻轨线,又将东西耶路撒冷合二为一,成为了一座不可分割的城市。两侧车窗相似的风景让人回味。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路撒冷老城区的犹太家庭

    东耶路撒冷有许多巴勒斯坦人。比起原先以色列人居多的西耶路撒冷,这里的基础设施相比之下显得薄弱。有人曾半开玩笑说,在耶路撒冷如何区别以色列人住的社区和巴勒斯坦人住的社区,一般看楼顶的热水器的颜色就可以了,白的就是犹太人社区,黑色的就是巴勒斯坦人社区,因为白的更贵一些虽然两个民族的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中,生活仍在继续。生活在一座城市的平民们,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我的犹太人朋友丹尼每次前往老城的时候,都要跟在雅法门附近的巴扎里开店的老朋友哈桑聊上几句,哈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城,是巴勒斯坦人,在老城的巴扎有一家不小的商店,向往来的游客出售旅游纪念品。丹尼说:“哈桑是一位很和善的巴勒斯坦人,我也是很多年的老朋友,向我们这样的朋友,在这座城里还有很多。”在耶路撒冷生活的很多百姓,就像丹尼和哈桑一样,虽然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但是依旧可以成为好朋友,在一座城市里享受安宁的生活。在没有冲突的日子里,大马士革门还如往日一般热闹,贩卖小商品的商人、卖菜的巴勒斯坦妇女还在那里摆摊吆喝着,穿着礼服带着宽沿礼帽的正统犹太教徒也从大马士革门出入,也会去买巴勒斯坦人的东西。虽然就像上文说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看似尖锐的矛盾,但是事实已经是,他们正在这座小城里共生着,谁也不应该离开。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老城区罗马大道遗址一隅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路撒冷老城区街道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路撒冷老城区城墙

    刚来耶路撒冷的时候,首先强烈感受到的是他们之间的差异,犹太人的安息日,阿拉伯人的主麻日,阿拉伯人的灰布长袍,犹太人的宽沿帽,犹太人的大卫星,伊斯兰的新月……但时间一久,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新鲜体验都变淡时,他们之间的共性就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因为某些共性,比如,对宗教的虔诚。还记得一年冬天耶路撒冷下了极大的雪,气温骤降,恰好那天赶上了安息日,按照教规,不可以碰电不能生火,我和爱人看着窗外,心里难免有疑问“他们还要守教规吗?条件这么极端,或许就不会了吧。”太阳落山后,如之前无数个安息日一样,他们的房间没有亮起灯。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参观老城遗迹的犹太极端教派家庭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稣在受难路中留下的手印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路撒冷的香料十分出名 一日去朋友家聊天做客,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从朋友家出来吓了一跳,仔细看才发现是一个阿拉伯人在跪地祈祷,朋友说他的工作是送报纸,时间少任务重,但唱经声响起,便一如往常,确实如此。去舒克菜市场多是阿拉伯商贩,一次买菜挑好了东西,转头老板不见了,怎么叫也没人应,旁边的人对我说他在做礼拜,而到周五的时候,犹太教徒就会在菜市场的街口吹起安息日的号角,阿拉伯商贩就会抓紧最后几分钟买东西,那些正统教徒就会与他们争论,矛盾这时候又不可避免。

    共生与融合的苦难圣城:耶路撒冷 摄影丨李翀、刘翔耶路撒冷著名西墙(哭墙)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prev next
    Copyright © 啊哦时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43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