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创作并出版一本书?

时间: 04-20 来源: 啊哦网 作者: Anne
  • 手机浏览
    扫一扫 手机浏览
    推荐在WIFI环境下使用
  • 文/辉姑娘感谢作者授权发布经常逛知乎,但第一次想要注册个帐号,却是为了写以下这一段内容。无它,只因太多人曾与自己探讨过类似的问题,有些不吐不快。首先要说明,以下所说的“书”,并非泛指那种“给钱就能买个书号”的“自我高潮小册子”,而是真正意义...

    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创作并出版一本书?

    文/辉姑娘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经常逛知乎,但第一次想要注册个帐号,却是为了写以下这一段内容。
    无它,只因太多人曾与自己探讨过类似的问题,有些不吐不快。

    首先要说明,以下所说的“书”,并非泛指那种“给钱就能买个书号”的“自我高潮小册子”,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不一定洛阳纸贵,也不一定名垂青史,就是一本简简单单的,能被出版社欣赏,有读者愿意买单,被同行认可的文字,集结成册。
    怎样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

    先说一段自己的经历吧。

    由于父母工作忙,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
    老辈人未必很有文化,但却坚持认为只要“认字”就有出息。于是我的童年变得很悲催。
    六岁之前出过家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大部分时间里,奶奶只扔给我几本书,什么《林海雪原》、《红岩》,《苦菜花》……再甩我一本新华字典,自己学着查去。
    看不懂?没关系,把里面的段落啊诗啊一点点背出来就行。

    奶奶的教育是严苛而死板的。她不懂得什么书才是好书,那个年代流行革命书籍,她就让爸爸买几本最厚的回来。她也不懂得什么诗才是美的,单纯认为只要背下来,孩子就能成材。

    于是我大约三四岁时,如果有客人来家里,我就要站到他们的面前,似懂非懂地大声背诵——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囧。

    小孩子的模仿力强,看得多了,认的字也多了,居然也开始摸索着想要写点啥。
    我还记得自己写的第一篇小故事叫《荷花公主》,内容早不记得了。我大爷看到以后说不错,然后就问我要不要写首小诗,他可以推荐给他们厂报去发表。
    我挺笨的,憋了两个月才写了四首小诗,基本就跟打油诗一个性质。
    什么“湖边野花黄”“野鸭处处游”之类的,记不太清了。
    大爷看了以后,大为赞叹。说——
    “哎呀妈呀,还是组诗呢!”

    这诗写完后我就忘了,过了小半年,大爷忽然拿回一张报纸。
    “小辉,快来看,你的诗上报纸了!”
    我飞扑过去,小厂报上,白底黑字的《南湖四季歌》登在“儿童文学”的栏目里。

    晚上恨不得抱着那张报纸睡觉,谁也抢不走。连睡了一星期,最后奶奶硬夺下来,给我叠好,放到一个小小的铝饭盒里,收到了最高的书架上。

    又过了几个月,大爷又拿回一张稿费单,厂报给了两块钱的稿酬。
    奶奶去替我领钱,苦求了人家半天,最后邮局没有要那张稿费单,也把钱给了奶奶。
    奶奶是想把那张稿费单给我留做纪念。

    回家后,我在那张稿费单的背面,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行字。
    “长大以后我要当一名作家。”

    这张稿费单,也被奶奶珍而重之地收进了铝饭盒里。

    时光一去三十年。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得到与失去亦是很多。

    在上学以后,奶奶儿时的“封闭式教育”让我同时尝到了甜果和苦果。
    苦果是因为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常常被同学欺负和孤立,不懂得向老师表达需求,也不太懂得结交朋友。
    这种情况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后,才开始逐渐好转。

    甜果则是,我在孤独中持续将文字当作朋友,持续地读书,不停地投稿,大量的写字。
    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高三毕业时,我家存放了满满三个书架的书,床底下堆满了几个纸箱子。
    家里的抽屉装满了信封信纸和邮票,那时候电脑还没普及,写好一篇稿件就誊抄整齐寄出去。无论哪本杂志,发表一个版面还是豆腐块大的文章,都会乐上好几天。

    高考,本想学戏剧影视文学,当编剧,阴差阳错却最后学了电视。

    毕业,不愿从事电视工作,进了某老牌传统出版社。
    周围的老编辑们,平均年龄四十五岁以上。环境沉闷而压抑。
    我做了四年,有得有失。
    出了一些作品,不是自己想要写的,拿了一些奖,却也不是自己想要拿的。

    然后呢?

    然后我就一跤跌进了社会。
    没错,这个世界太新鲜刺激了,也有着太多的不甘寂寞。
    年轻的心总跃跃欲试着,想要再多尝试一点好玩的东西。
    总觉得一辈子就这样沉寂地归于文字,是不是太亏了,也太不值了?

    二十五岁那一年,我辞职,进入一家影视公司,彻底转行。
    二十六岁,跳槽进入一家私企,做广告。
    二十八岁,再次跳槽,进入一家音乐公司。

    中间还有许多小的波折与变动,不再一一赘述。

    在这期间,我与许多北漂的年轻人一样,不停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
    当一个独身的女孩从安静的文字世界里走出来,一头扎进沸腾着的熔炉里时,所有的热辣与疼痛都会扑面而来。

    曾经在宾馆被喝醉酒的客户撞门,牙齿被撞出血,夺门而逃,在夜色里无处可归,蹲在路边一遍又一遍擦拭嘴里吐不完的血沫子。
    曾经被上司刁难,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逼着去郊区取文件,因为打不到车在远郊路边冻得瑟瑟发抖,回来就大病一场。
    也曾遇到泼妇一般的合作方,在办公室里砸了一地东西破口大骂,还要耐心对她阐述己方的观点。
    ……

    被忽视过,打击过,放弃过,羞辱过。
    负过人,也被人所负过。
    我剜心作燕飨,你弃之如鄙履。
    原来这便是世情常态。
    不是你太特别,而是我太天真。
    渐渐也就习惯了,麻木了,接受了。

    看看日益飞涨的物价,看看周围车上睡眼惺忪的人们,看看银行卡上可怜的数字。
    看看朋友都结婚生子,看看他们在朋友圈里写“我这辈子算没什么指望了,就希望孩子能比我更争气”。
    看看父母日益老去的容颜,他们需要你努力给他们更舒适的生活。

    于是终于沉默了,闭上眼。
    学会敷衍温和的笑和认真的点头。
    是的,轻轻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

    爷爷奶奶都相继去世了。家里的藏书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全部卖给了收破烂的,一共卖了三百一十二块五,他买了酒喝。
    铝饭盒里的两块钱和稿费单在搬家时都丢失了,我曾追问家人,得到的回答是“那破玩意谁还留着,没看到。”
    我一年去不成一次书店,不再买杂志,也很少写东西。
    打字速度倒是快了很多,常常是老板要的工作计划,艺人的宣传稿,产品说明书……还有加班报告和年终总结。
    与人群的交流逐渐变得游刃有余,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也学会假笑与奉承,只为少一点麻烦,多赚一点钱。

    要什么底线呢?要什么存在感?
    谁不是这样庸碌的生活,谁不在为五斗米折腰。

    我曾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上班,存钱,买房,结婚,生子……
    这不就是一个平凡人该有的生活吗?

    直到2024年4月11日。
    我与友人在泰国普吉度假,遇到了一场最高海啸预警。

    全城奔逃,我们躲在PP岛上一座唯一的五层小楼的楼顶,没有任何救生设备,四面临海,周围都是哭泣慌张的外国人,纷纷跪坐在地上祈祷神明的护佑。
    可怕的天色,雷声隆隆,闪电划破天际,残阳如血。
    僧侣在昏暗无边的天色中,高声朗诵着企求平安的泰语佛号。

    我们在楼顶苦等了几个小时,终于传来消息,警报解除。
    所有人在愣了几秒以后,全部开始疯狂大叫,大笑,拥抱、哭泣……情侣在拥吻,老人在微笑,孩子们在用颤抖的手指拨电话跟家长报平安。

    那一刻的心灵的冲击与震撼,永生难忘。

    从泰国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死亡海岸线》。
    那是我久违的动笔,却让心底某些压抑许久的渴望开始动摇与萌芽。

    与死亡擦身而过,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从起初的后怕,到此后的反思,再到整理纷乱的思绪,答案呼之欲出……就像一扇大门豁然打开,有一些东西瞬间明朗。
    如果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又想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我的心里是那么的清楚。
    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摞了四个大字。

    我要写书。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我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哭得枕巾都湿透了。仿佛想把所有的担忧、恐惧、不舍、压抑、懒惰、犹豫……全都哭出来。
    好在,哭完了,就睡了。

    第二天清早,阳光很好。我打开电脑,敲下了那本书的标题。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创作两个月后,很幸运,这本书的初稿被业内知名的中信出版社看中。
    然后,是漫长的再创作、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审查、打样、印刷、出版、预售、打榜……直到我手中握住那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册。

    2024年底,我从前公司平静辞职。
    2024年中,朋友们开始陆续给我发他们路过的书店照片,这本书已赫然在榜。有些甚至冲到第一名的位置。
    2024年下旬,我开始签售,演讲,座谈。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4年底,这本书成为了中信出版社年度畅销书。我上台领奖,一口气感谢完了所有该感谢的人。
    就在上个月,出版社告诉我,这本书的销量再度突破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大数字。
    这个月,新书《时间会证明一切》即将上市,无论是首印数与各方的期待值,都让自己感恩不已。
    稿酬数字很令人满意,足以支撑家里的生活、房贷,与父亲治病的支出。

    ……

    这么多年,兜兜转转,浮浮沉沉。
    有过无数选择,也有过各种转折。被诱惑过,也被打击过。
    幸好,终于又回到原地。

    不再疲于奔命,也不再勾心斗角。可以选择与喜欢的人喝咖啡,也有充裕的时间到远方走走,多陪陪爸妈。
    不敢妄称作家,那是在我眼中,著作等身的前辈才能有的称号。
    但……毕竟已经向梦中的方向迈开了第一步。
    这是最好的开始。不是吗?

    ……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看似无关的叙述。
    其实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以下的观点而服务。

    ……

    如果想写书,请有漫长而海量的阅读积累。
    “文笔”是普通层面的说法,更高的层次是“语感”。一本书未读过的人,注定连“文笔”都达不到,遑论语感。
    书的种类不限,实际上,当你真读到万卷时,同一品类的书肯定是根本无法满足你的。
    无论读诗读医读史读言情武侠,都是在培养语感,只会决定未来走向,但不会有“扯后腿”的功效。(读了几本就开始吹嘘得了真传的除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话不是说说的。
    所谓润物细无声,便是得到好处时,方知其韵味。
    还是那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想写书,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社会磨练与阅历。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天才,十几岁出书卖得也不错的大有人在。
    然而许多著名作家回看自己年轻时的文字,也会觉得青涩。不必尴尬,于创作而言这些都只是必经过程。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万里路未必只是地图上的距离,也可能是曾在多少人心中长途跋涉的距离。
    真正流芳百世的那些文字,一定是成熟的人所写下的。

    经历练而懂风雨,经人情而知世故,经磨难而晓百态。
    文字,写的不仅仅是想象力,更是生活。

    如果想写书,你需要对创作有着深刻的执着。
    执着,就是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这样一件事存在于你的身体里,会让你在某个被刺中的瞬间,猛醒过来。
    它会成为左右你人生的重要契机,改变你未来的命运,亦未可知。

    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灵感缺失时很想一头撞死,孤独敲字时也觉得前途茫茫,总觉得下一秒会得抑郁症,又总是自我怀疑写得是不是一团屎。

    如果没有执着,便根本没有忍耐这一切,仍然坚定前行的可能性。

    前几天写了篇文章,叫《爱一行,干一行》。
    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在一次校园演讲中,一个男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将来该做些什么?我的路在哪里?”
    我想了想,反问他:“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不必考虑收入、面子、生活质量、家人的期许等许多客观条件,让你自由选择一项‘最爱’的职业,你会选择什么?”
    让我惊讶的是,包括这名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居然迟疑许久,毫无头绪。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最爱”是什么。有的人觉得翻译收入不错,有的人觉得医生受尊敬,或者当个老师也挺稳定,不然干脆开个咖啡馆吧……但似乎没有哪一份工作真的让他们觉得热血上涌、梦寐以求、义无反顾,甚至宁愿抛弃一切想要去做。

    老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但真正能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万千人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却只能是“爱一行,干一行”。
    你对什么样的事情会上瘾?以至于全情投入,不能自拔?会让你产生近乎迷恋的执着与快感,仿佛缘定白首,非它莫属,从一而终?
    事业和爱情其实有相通的默契。如果你拥有了,那是幸运,请好好珍惜并坚持走下去。如果不曾拥有,那请务必寻找到它的存在。

    写一本又一本的书,对于我来说就是爱的那一行,就是从一而终的存在。
    对于想要提笔的你来说,是不是呢?

    我希望你是。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永远都缺少灵动而深刻的文字,缺少值得一再回味的书篇,缺少把梦想勇于付诸实践的人们。

    ……

    最后的最后,再写一点点自己的小事。
    去年年底,我拿自己人生中第一笔版税,去给爷爷奶奶修了坟。
    我坐了很久,给他们念了几篇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最后把书在坟前烧掉。
    漫天纸灰如蝴蝶般飞舞。
    我说奶奶,你高兴吗?

    我想起那年写下的那行字。
    “长大以后我要当一名作家。”

    奶奶收起那张稿费单的时候笑眯了眼睛。
    她说:我孙女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等将来写了书,要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奶奶听啊。

    对了,忘了说。
    我奶奶。
    她不识字。

    她却成就了我人生最好的梦想与时光。

    所以。
    最后这句可能很心灵鸡汤,但绝对不是以什么“过来人”的身份而说教,我并无那样的资格,纯粹是希望分享给大家的心里话。

    如果想写出一本感染别人,也感动自己的书籍,并不是上下嘴唇一碰那么容易。
    也许随便写写,花点钱就可以有人帮你出版,但那永远不会是智慧与时间积累的结晶。
    每个读者都不是傻瓜,你为这样一本书所付出的思考与精力,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一本好书的出版,最重要的是,对文字拥有无条件的爱、初心和信仰。

    这些珍贵的东西,会在无数个枯燥疲惫的日日夜夜,因痛苦绝望即将放弃的时刻,像身后温暖的手臂,头顶柔和的月光,像前方黑暗中的闪烁灯塔。

    她就在你身旁,给你带来永不消褪的未知力量。

    作者:辉姑娘,[email protected],代表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新书《时间会证明一切》正在热销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prev next
    Copyright © 啊哦时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43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