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时间: 07-25 来源: 啊哦网 作者: Anne
  • 手机浏览
    扫一扫 手机浏览
    推荐在WIFI环境下使用
  • 文|正经婶儿 来源|正经婶儿(id: zjshener)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钟书那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或者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但这只是这段旷世爱情的开头,在两个人的故事...

    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文|正经婶儿
    来源|正经婶儿(id: zjshener)

    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钟书那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或者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但这只是这段旷世爱情的开头,在两个人的故事里,这只是引子。

    在87岁以前,她是钱钟书的贤内助。

    他们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01

    一次,杨绛出门送钱钟书去上课,忽然一阵风刮来,把门带上了,钥匙还在屋里。杨绛就转到楼背后的花园,借了园丁的长梯爬上卧室的阳台。

    没想到阳台通向卧室的木门也关着。这时园丁已撤,长梯也带走了。

    杨绛只得侧身一蹿,双手搭上了木门上面的气窗,脚踩在门把手上,再用脑袋顶开气窗,手脚并用,翻进屋内。

    等钱钟书下课回来,家里一切如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02

    杨绛在她和钱钟书在牛津上学的时候,大写的太太力……

    钱钟书说:“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不相信,说:“那是墨水呀!”
    杨绛说:“墨水也能洗。”

    过了几天,又说:“我把台灯砸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再过了几天,钱钟书说:“把门轴弄坏了,门不能关了。”
    杨绛还说:“不要紧,我会修。”

    03

    当时,杨绛和钱家上上下下挤在一处。

    时局混乱,住处逼仄,杨绛没有自己的房间,她不便公然看书,好像看不起妯娌姑婆,就借了架缝纫机,在蒸笼般的亭子间里缝纫,为钱钟书和圆圆做衣服。有时婆婆也请她给小叔子缝点东西。

    杨绛满脑子西方文学经典,却默默学做一切大家庭中儿媳妇所担负的琐事,敬老抚幼,诸事忍让,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04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禁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

    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

    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

    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说过,大嫂“像一个帐篷,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

    郑土生也说:“不只是生活上,在人情世故上,在与文化界等各方面打交道时,杨绛先生都比钱钟书先生要周到。钱先生往往凭自己的性情、喜好说一些话,但杨先生很温和,善于应对各种场合,各种情况。”

    87岁之前的杨绛,做好了一个妻子,儿媳,母亲的职责,已经完美如女神了。

    1997年3月4日,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病逝。两年之内,杨绛连着送走两个至亲。

    用她在《我们仨》里的话说,“我们仨变成了我一个”。

    这一年,她已经87了。

    而且她经历过文革、反右和历次革命运动,身体一直虚弱。

    夫女病重期间,80岁高龄的杨绛往返北京医院和钱媛所在的西山,照顾两个病人。

    然后连着承担丧父丧女之痛。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逃很容易,“我们仨”可以去阴间相会,生却很难。

    而且不是苟且的生。

    2003年她整理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

    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现在,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整理出版。)

    2024年,她完成了4万余字的小说《洗澡之后》。

    2004年到2024年,她完成9卷本的《杨绛全集》。

    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

    钱钟书和她书稿的稿费悉数捐献,累计本金达到1400万元。

    2024年,103岁高龄的杨绛诉讼某拍卖公司,要求他们停止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

    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她要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的“我们仨”从来没有分开过。

    这18年来,她不是靠孱弱的身体在活。

    她靠的是意志力和一句跨越两界的承诺: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

    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

    她留下来“打扫现场”——把钱先生的手稿整理出版,把自己的文字汇总成集,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教育她们的清华,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这是一个105岁老人的承诺。

    这才是旷世伟大的爱情。

    一句“你放心,有我呢”才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胜过一万句我爱你。

    小辈把有修养有成就的女性叫做先生。比如杨绛,学界一直称为杨绛先生,而不是杨绛女士。

    先生,不是一个性别称谓,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个人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娇纵,不傲物,一直保持谦虚、诚挚、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反躬自省,如果是我们,遇到这些幸福与不幸,我们会成为什么样?

    学问再高,不如品行端庄。成就再大,不如心诚意正。

    杨先生是好的垂范。

    01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

    杨绛在工部局北区小学当老师,得坐公共租界的有轨电车上班。电车驶至黄浦江大桥,乘客排队步行过桥,并向把守桥头的日军鞠躬,杨绛不愿行礼,往往低头而过,侥幸没被日军注意到。
    02

    新中国成立前,杨绛和钱钟书就决定留在祖国。

    “那时候他们有很多走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会议第一届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朱家骅,请钱钟书先生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还想见杨绛先生,但杨先生不见他;牛津大学的朋友也来信,邀请他们去英国。”

    但钱钟书复信牛津同窗:”人的遭遇,终究是和祖国人民结连在一起的。”

    杨绛后来回忆道:“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03

    1950年以后,她教的小说选读、诗歌和戏剧被视为三大“危险课”,她的朋友袁震是中共党员,对她说:“老一套(教法)不行了,我来教教你。”

    杨绛答,老一套不行了,我也不想教书了。
    04

    1957年,杨绛接到翻译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著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任务。47岁的杨绛开始学习西班牙文。文革十年浩劫,翻译中断。

    直到1978年,杨绛的心血译作、72万字的《堂吉诃德》终于出版。

    因为这本优秀的中文译著,西班牙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来华访问亲自接见杨绛先生。

    旷世的爱情,也许不一定烟火纷飞。

    现在看来,这段爱情竟是一个小清新的开头。

    那时,钱钟书已在清华学习了3年,杨绛则从燕大转入清华借读,后来又考入清华外文系研究院。钱钟书跟杨绛说,他“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杨绛觉得“这点和我的志趣还比较相投”。钱钟书去世多年后,杨绛面对丈夫留下的无数手稿、笔记,感慨道:“这个志愿不大,却也不小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定不负君意。

    2024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先生在北京病逝。她特别嘱咐,一定要等自己的遗体火化之后,再告诉公众。

    杨先生看的透彻,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我们仨的故事剧终了,院子里空无一人。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先生一路走好。风骨永存。

    作者:正经婶儿,文史哲爱好者,豆瓣读书签约作者。新书《女人不可以穷》即将上市。微信公众号:正经婶儿(id: zjshener)

    标签: 阅读精选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prev next
    Copyright © 啊哦时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43968号